您的位置  首页 >> 棋人棋事 >> 棋人魅力 >> 正文
专访谢军:棋后的4个新角色
[来源:本站 | 作者:dwh | 日期:2014年5月11日 | 浏览4728 次] 字体:[ ]

    能够约到谢军采访实在是一件幸运的事儿,现在想来都“幸运”到有点“侥幸”的成分,就连谢军都跟我们开玩笑说:“我可是从来没有这么痛快地答应过采访呢!”
  在多次打不通谢军的手机后,通过西城教委打听到了她办公室的电话,贸然地打了过去,电话通了,接电话的正是谢军。谢军后来告诉我们她接到电话时都蒙了,甚至没搞清楚是什么人要来采访就答应了下来。正是这样的机缘,我们才能在几个小时后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将谢军约到了离西城教委只有百米之遥的绿化春茶楼。
  利落的卷发,合体的连衣裙,不施粉黛,从容的步伐,淡定的气质,当我看到谢军款款从教委办公楼走出来时,面对偶像,我这个“粉丝”紧张激动得都有些语无伦次了。快步走上前怯怯地向谢军做自我介绍,谢军微微一笑,像是唠家常似地问我:“是哪个茶社呀?”我指给她看,她略显惊讶地说:“那里还有茶社呀?我还以为是在马路对面呢。”很平常很亲切的话语,一下打破了我先前的顾虑和紧张。

  角色一:
  挂职的教委副主任
  人的一生都不会只扮演一种角色。人在一生中扮演好一种角色已是一件不易的事。现在的谢军是一名世界公认的顶级棋手、是棋院的院长、是在西城区教委挂职的副主任、是一名学生、是一名老师,更是女儿、妻子、母亲。谢军却能在角色转换间游刃有余,这便取决于她生活的态度和内心的状态:
  “任何领域到了一定的水平,实际上都是一个健全的人格支撑着,不管是棋类、球类,或者别的什么项目,包括教育。首先是你怎么样去投入,怎么样看待它的产出,怎么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平静,怎么样去服务社会,到了一定的年龄以后它肯定是一个平衡的东西。下棋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有责任的职业,要去争胜负,要去挖掘自己的潜能,向所谓的极限挑战,可能这么多年包括一直做学生,是我这种性格就成为这样。你做棋手会有一个团队,你做学生要对你的老师负责。最基本的是你有一个老师也好有一个合作伙伴也好,都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可能我比较幸运,自己职业更换之间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迈不过去的坎儿,什么转型这种问题。我觉得什么东西做到很高层次了我都会很尊重,都是相通的,都是秉着一种‘求道’的精神去做,必须是把作为个体的自己给摘除去,心里有杂念,必然是做不好的。做任何事情就要把它做到你自己的最好。”
  或许一直以来谢军作为棋手的一面耀眼的光芒掩盖了她身上的其他角色,当我了解到生活中的谢军,我发现这个“下棋的女人”是那么的真实可爱,情感又是如此的丰富饱满。
  2007年5月8日,谢军正式开始了作为西城区教委副主任为期一年的挂职工作。在我看来,国际棋后、棋院院长与区教委的副主任是根本不搭界的职业,谢军却说:“教育也是我的专行。”
  其实,从1991年英语本科开始,到2007年教育学博士后,整整16年谢军都是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度过的。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谢军谈及母校的校训感慨道:“在师大的校园生活得越久,跟学校的感情越深,就越能体会到这八字箴言对我们成长中的年轻人所产生的影响,就更加觉得教育是一个很神圣的职业。”
  虽然这次挂职是组织部为了丰富中青年干部经历的常规干部挂职,谢军将这一年的挂职锻炼视为“可以了解很多情况、增长实战能力的很广阔的平台”。谈及现在的工作,谢军也不失时机地称赞了西城教委和西城的教育工作:“西城教委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单位。北京本身就是一个对教育很重视的城市,西城又有着城中之城的感觉,对教育更加的重视。而且西城历年来有很光荣的传统,八中、四中、实验二小,在这几个月里面我也是下了基层到很多学校去考察、了解情况,参加教学活动,我觉得我的收获挺大的。我觉得这个单位特别好,也很适应这里的工作,因为在这里人的心灵是最干净的,因为大家都是在为孩子的未来去服务,不会考虑如何去盈利,都是在想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有什么样的好处,对教育质量有什么好处,对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什么帮助。”
  一直以来,谢军都是以棋手的身份出现在公众的面前,为大家所熟知。出于思维的惯性,我总是对谢军能将棋和现在的工作有所结合赋予期待。谢军便向我慢条斯理地介绍了她在西城教委的工作:“教委副主任有很多行政上的日常工作要完成,不管怎么样,一个人也好,一个官员也好都会给自己一个定位,你的特长是什么,你不足的地方是什么。那么我想我的特长肯定是在棋的资源这一块,它是一个智力项目,再说的话就是教育学的博士后这种学业的经历,我希望自己能运用这些特长在合适的时候服务于西城的教育。”
  对于是否有打算在西城的学校开展棋类的活动,谢军回答说:“因为棋是一个思维游戏,棋的教育功能是非常强大的,不论是现在的教学实验还是整个的教学现象上,很多下棋好的学生实际上他的学习成绩也很好。在中小学、幼儿园都有着很丰厚的土壤,但是这个一定是要有合适的土壤的,我不能因为我在这个位置上就一定要去强求什么。如果人家正好有这种需求,就可以契合在一起,条件又足够成熟,我可以发挥原来的资源优势去协调去辅助做。”

  角色二:
  “幸运”的学生
  采访的前一天谢军刚刚完成了她博士后论文的答辩。16年的求学经历,谢军用“幸运”两个字做出总结:“我觉得我还是挺幸运的。在读研究生硕士、博士、包括博士后,导师都是相关领域国内大师,他们给你的影响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更多是理念上,包括你对人生的看法。”
  在她的博客里,我读到了这样的话,也找到了这种“幸运”的印证:“选择了快乐的同时也就是选择了坚强。这是自己5年博士研究生生涯中师从一代心理学宗师张厚粲先生的最大收获。”
  在博士后期间谢军师从于我国教育学家、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其实很多的理念书本上都有,但是你周围有一个老师是这么做的而你又看到了,耳濡目染几年的话,切身的感受、感触甚至于感动都是不一样的。就像顾先生主张爱的教育、兴趣的学习,我这两年跟着顾先生最大的收获就是爱与兴趣学习之间的关系,也体味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这话看似浅显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言谈间谢军很自然地流露出对老师的敬仰。
  学有所成得益于老师优秀的学术理念,心有所悟更多的来自于对大师人生态度的切身感受。谢军说这正是她一直很喜欢北京师范大学的原因:“师大有非常非常优秀的一些老师,我的博士生导师今年89岁,博士后的导师今年78岁,都是学界泰斗级的人物,你开始可能只是知道他发表过哪些论文,他有什么样的学术见解,他提出的这些东西可能是二十年前的东西,学术的积淀造就了他今天的这个地位,但实际上你跟他近距离接触以后,让你感动的不是这些东西,而是他们怎么做人、怎么做老师、怎么样对待学生。我就希望我到了他们这个年龄,哪怕有他们一半的状态都好。你就感觉不到岁月在他们身上有什么作用,那种状态特别好,特别泰然的感觉,不由自主地你会想去亲近他。”
  我想老师的这种状态会成为谢军去不懈追求的目标。她认为自己能像老师一样有足够的智慧让那些充满朝气的年轻人体会到幸福,才真正是学有所成的时候。

  角色三:
  解读“棋文化”的老师
  从某个意义上讲,棋是谢军生活的一条脉络,承载着也成就了谢军的人生,同时延续着精彩。用谢军自己的话讲,小时候自己是个“智力过剩”的孩子,也是因为先天的优势与棋结下了不解之缘。棋已经刻在了她生命的轨迹中,对棋的理解,对棋道的参透,对棋文化的领悟,都有着刻骨铭心的深度。
  我想到了这样一幅画面: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比桌子高不了多少,却“小大人”一样地坐在棋桌旁,抿着嘴,颇为认真地思考着,煞有介事地挪动了一个棋子;镜头转换,小女孩长成了大姑娘,翘着的小辫儿变成了利落的短发,表情依旧认真,果断地走出了决定一场国际比赛胜负的关键一步;镜头再次切换,对准了现在的谢军,平和而沉静,短发有了优雅的卷儿,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自己对“棋”的理解。
  这就是谢军的另一个角色——北京师范大学“棋文化”课程的老师。可能是因为谈到了自己驾轻就熟的话题,谢军平和中隐约有了一份激情:
  “中国的棋文化和牌文化其实是最盛的,也是中国人最喜欢的。本身这个项目不太受条件的限制,棋牌实际上脱离开其它的因素,说全民活动参与,不是第一也是第二,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现在有竞技比赛的三项棋,有两项是我们国家发明的,中国象棋和围棋。国际象棋实证考证是印度人发明的,但是从文化理念上可以来说也是我们的,但我们拿不出实证来证明。棋是一种博弈的文化,中国人骨子里喜欢思考,喜欢‘文’的对抗,不喜欢武力。包括现在的体育项目很多都显示出这个样子。近距离贴身接触的都差一点,比如球类比赛中中间有个网我们就比较厉害,像排球、乒乓球,但足球、篮球、曲棍球还有棒球,这种没有网的,有着身体直接碰撞得,我们都相对弱一点。这实际上是受到我们文化的影响的。
  “我觉得下棋实际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下棋之前,围棋是一个空棋盘往上拿子,象棋和国际象棋是两个势均力敌的两个部队作战决出胜者,怎么样抑制住对方的计划让你的计划实施。本身是一个题,看你怎么把它解出来。里面有很强的逻辑,棋里面的胜负、团队合作,包括你怎么样循序渐进面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是目前人类还不能够完全去掌握的。数学公式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就是这么着,你把公式记住到这儿你把公式一套就能解出来的。棋却是在不停变化的,是没有重局的,千古无重局。”
  或许人生就如棋局,博弈中有取舍,取舍时有大胆或慎重的选择。选择了教育的人情怀一定是博大的,内心一定是充满了奉献的激情和爱的动力的。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生命的最大用处是将其用在某件能比生命更长久的事物上。老师就是这样一个角色,生命的意义就印证在学生的成长中。

  角色四:
  幸福的母亲
  提及女儿,谢军就有着溢于言表的愉悦之情:“我觉得我的孩子非常快乐而且非常健康,谁见了都会非常喜欢她。”
  有人说,女人在有了孩子之后,才会拥有完整的人生。人生的意义因为小生命的降临变得不同,生活也会因此而改变。谢军坦言:“我如果没有这个孩子的话,可能我还在下棋;但有了这个孩子,我就会调整自己的职业道路。”
  2000年谢军打了自己作为棋手的职业生涯中最后一次世锦赛,拿到冠军。2001年谢军决定要孩子了。她暗自告诉自己:生活可能要开始转变了。2002年谢军担任了北京棋院的院长,并且有了孩子。为了孩子,谢军割舍了自己最辉煌的舞台,许多人有着惋惜的情感,谢军却说:“没什么可抱怨的,我觉得都挺好的。”
  在谢军的博客里读到这样的句子时,我明白了有失必有得,谢军用母亲取代了棋手在生命的主要角色,是一个“划算”而又甜蜜的抉择。
  文笔优美的谢军这样写道:
  “有了孩子,真的当上了妈妈。看到女儿的第一眼开始,自己整个人就被小人儿彻底征服。目不转睛地看着女儿粉嘟嘟的小脸,那一刻才明白什么叫幸福,什么叫无条件的爱。作为母亲,我愿意用120%的付出为女儿搭建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换取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快乐,但我更愿意自己的母爱健康并充满了理性。我希望自己的母爱能够与没有原则的溺爱绝缘,让生活在蜜罐中的宝宝有机会去锻炼一双强健的翅膀在社会中飞翔;我希望自己能够教给孩子从小就学会去爱别人,并知道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接受爱;我希望自己会像母亲对自己那样去平等对待孩子,我还希望孩子能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健康成长,快乐步入社会,长大后不管走多远心里都有这个家……千言万语,我希望自己能很用心地去做好一个孩子的妈妈。
  “都说女人的一生只有做过母亲才没有遗憾。身为女人,一名已经荣升妈妈族的过来人,我想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自己从来都是一个粗线条的人,直到有一天自己做了母亲,才知道生活就是点滴琐碎小事组成,才知道要想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一点不比拿冠军容易。我决心用一生的时间仔细体会其中的奥秘,更把养育孩子作为一项重要的事业来经营。
  “体会着做母亲的辛苦和快乐,生活在和谐温馨的家庭气氛中,我想任何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可以做母亲,所以下辈子我还想做女人。
  “因为可以做母亲,所以,做女人真好。”
  问及谢军是否期待女儿能在棋上“女承母业”,谢军给了我一个很“教育家”的回答:“孩子今年快5岁了,会下棋,但在棋上我没看出她有什么特别的特长。在棋上的发展要看她的兴趣,教育首先要看兴趣嘛。”
  对于现在这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格局,谢军说:“我觉得,不同年龄过不同的日子。责任没有那么大的时候,你可以相对自由地去选择你的生活方式,你去下棋也好,旅行也好,但是到了一定年龄你的角色就已经很丰富的时候,尤其是作为母亲的话,孩子幼小的时候,责任是很大的。”
  昔日叱咤风云的国际棋后,在岁月的历练中与辉煌的顶峰渐行渐远,没有了需要绞尽脑汁去挑战的棋局和对手,日子却依旧繁忙充实着,我不得不佩服她能坦然地坐在这里淡定的告诉我:“几年前我就已经不是棋手了,只是我偶尔来客串一下棋手的角色。”
  既然生活和角色都转变了,再次出现在棋赛中谢军不再以棋后的要求去定位自己,已经不是冲击世界高峰的阶段了,更多的是为了团队的责任和使命,服务团队。“再参加比赛我就觉得其实做棋手挺幸福的,很单纯,没有那么多责任,只想把每一盘棋下好,只对这盘棋负责,但在生活中的角色就不一样了。现在的生活可能实际上会付出更多,但收获没有那么多显性的东西。我现在的生活很充实,更多情感的付出,让我拥有了更多的期待。”
  谢军期待着女儿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期待着自己能够因为桃李满天下而感到幸福,期待着我国的选手能在世界棋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体会到谢军因为多层面的生活,充实着,也快乐着。
  谢军说:“在一个地方就要守一个地方的规矩。”我们的采访也因为谢军要开始下午的工作匆匆结束。虽然采访只有短短的一个中午,但谢军却留给我值得回味很久的印象和感觉。
  我曾经敬佩谢军的智慧、谢军面对棋局的临危不乱。仰视着坐在国际棋后宝座上光芒四射的谢军,远远的观望,很是敬畏;现在,我近距离地接触到了谢军,平和谦逊的外表,就连说话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安静”的语调。透过这表面,我分明能感觉到她敏捷的思维和她身上很多能打动我内心的东西——从容、淡定、坦然、责任、智慧、理性……我想,很多读者也许会和我一样,被她的人格魅力所征服吧!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