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棋人棋事 >> 棋艺交流 >> 正文
儿童青少年成材教育中家长的几种心态
[来源:本站 | 作者:孙旗男 | 日期:2014年5月11日 | 浏览4143 次] 字体:[ ]


儿童青少年成材教育中家长的几种心态
 
  “别人家的孩子学什么都能学进去,可我家孩子学了几种特长班,但都坚持不下来,甭说学什么,连坐也坐不住,这孩子会不会是有多动症啊?”
   这位6岁孩子的母亲王女士说:“孩子明年上学,但同事们都说要对孩子进行早期的学前特长培训,于是我采取了普遍培训重点培养的策略。亲属中有懂钢琴的,我先送孩子去学钢琴,可孩子却兴趣不大,即便坐下也心不在焉,每小时100元学费就相当于白花,我一让她练琴,她就跑进自己的房间把自己反锁起来。没办法,钢琴就此不学了,我又去送孩子学画画,刚上第一堂课,她就在课堂上对我大声说道:‘你让我学这个有什么用?’弄得其他家长和孩子哄堂大笑。既然对画画没兴趣,我又送孩子学表演和舞蹈,起初她还按照老师的指导做,可上了几次课她又表现得不耐烦起来。我真怕这么下来孩子什么都没学成,为什么她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呢?”
   王女士之所以迷惑、焦心,自有作为母亲的亲情与责任感和浓浓的爱意。无论作为母亲还是父亲,其心态关乎着儿童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关乎着最后的结果。(编/陈利伟)

儿童青少年成材教育中家长的几种心态

     研究人员对如何培养儿童,从正面提出过许多见解,父母如何正确教育方面的文章亦有很多见报见刊。这些文章正确指导了一部分家长采取积极正确人生观和方法去教育儿童,这是好的。
    但对一部分家长为什么会使用不当的方法教育孩子加以深层剖析和研究不够。比如说:儿童甲在儿童园被儿童乙打了,甲父母知道后告诉甲儿童:“他再打你时你就打他。”所有的人都知道甲的父母说的不对。难道说一个成年人连不应叫儿童打架都不知道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甲儿童的父母本人也不一定不知道这是用错误的态度教育孩子。但 为父母者80%又确实是这样教育的,这是为什么?笔者通过观察儿童并与从事各行各业、各种文化层次的家长正面交谈、侧面了解得出结论:家长心态与子女教养方式有因果关系。具有正确、无私、积极心态的家长自然会 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相反,如果家长的心态是消极的,他们自然也会用一些不当的方法去教育孩子。

     家长的几种心态对子女教养方式的影响如下:
一、补偿自由心态与放纵教养
    所谓补偿自由心态,就是家长本人因自己儿童、少年时其父母管教太严、束缚太多而认为失去了童年的自由,要在自己子女身上加倍弥补的心态。所谓放纵教养,就是家长对教育作用、职能看法有偏差,让儿童顺其自然,放任自流,认为树大自然直,否认教育作用,家长职能限于养而不教。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性格比较粗犷、生活较随意和不太重视小节的家长身上。他们认为自己小时候兄弟姐 妹多,父母管教太严,失去自由,所以就对自己的孩子放纵。
    放纵教养的结果是导致孩子的生活习惯、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放任自流,表现出无规无矩,无拘无束,随便无礼。作为孩子监护人的家长,是教育孩子的主角,应从孩子幼年时期开始,让其在生活的整个过程中,初步具备做人的最基本素质。放纵教养的症结在于家长放弃了自己的监护责任。

二、“现实”心态与“实惠”教育
    所谓“现实”心态,就是家长错误的看待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产生看透社会,看破红尘的错误心理,不讲精神追求,不讲高尚品德而生活的一种心态。“实惠”则是事事追求对己有利,处处想获得好处。
   一些家长嘴上虽不一定对处于幼年的孩子说“现实、实惠”之类他们尚不理解的词,但这种“现实”心态及其支配下的“实惠”教育却实实在在的影响着孩子。
    如我们的社会需要千千万万雷锋那样的人,人们在心灵上也很佩服雷锋精神。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希望出现“雷锋”,当自己孩子溺水时,其父母是最盼望有奋不顾身的雷锋相救,而当别人的孩子溺水时,一些父母就不愿自己的孩子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人了。再如,孩子受到拾到东西要还给失主或交给老师的教育,当他拾到一角钱之后交给老师时,其父母是赞成的,如果拾到一仟元 钱要交失主时,其父母会横加阻拦,说你太傻了!
    儿童园的教育要求儿童道德社会化,引导儿童有亲社会行为,家长在“现实”心态下的“实惠”教育与此是背道而驰的。《认知与行为脱节: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中的问题及原因》(作者颜洁,1997年3期《儿童教育 》)一文中谈到:“有些孩子认知和行为严重脱节,只会嘴上说,到了该做的时候却做不出来。知道游戏时大家应当互相谦让,但玩起来谁也不让谁;知道抢夺玩具,推打别人不对,但在玩的时候照做不误。”一位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告诉我:记得有一次我晚班,有一名儿童帮助我摆活动室的小椅子,其母亲来接时看到了,就对孩子以责怪的口气说:“就你能干,就你勤快,自己的东西没管好还去管闲事!”。在儿童出现抢夺玩具时,我问他(她)为什么这样做,有的儿童说自己少,有的儿童坦率地告诉我:“我爸爸、妈妈教我在别吃亏。”。这足以说明儿童认识与行为脱节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与家长的“实惠”教育有关。

三、“适应环境”心态与培养“强者”
    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旧观念,开放与封闭、竞争与等待、独立与依赖、创造与保守并存。人们并未彻底排除旧的价值观念,又部分吸收运用新观念的情况下,以发展的眼光看未来的社会,一定是科技高速发展,竞争激烈,体现独立与创造、优胜劣汰的社会。这种为适应将来社会挑战而培养幼儿为强者的教养是必要的,问题在于家长不能正确理解强者的真正内涵,而把它错误地理解成占上风、会抢夺 ,能打败别的儿童。
    一位家长坦率地告诉我:现在,哪个单位都是厉害的人处处占上风,得好处,而工作踏踏实实的老实人工作再卖命也是徒劳。领导在评先进的时候,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平日身前身后围他转,会说话的人,其次是能抢先会吵闹的人。而不评老实能干的人就没关系,这些人不敢在领导面前说出自己的不满,更不会闹,这就叫哭闹的孩子有奶吃!如果单位要抓反面典型,就该轮到老实人了。这就叫柿子捡软的捏!所以为适应社会,我就 教我的孩子什么事都别吃亏,有好事就去抢!
   这位家长的话可以说道出了相当一部分家长偏激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下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家长想培养强者并没有错,错在不能正确理解强者的内涵。真正的强者首先应该是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有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勇于向自己的远大目标攀登的精神和气魄,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这些方面的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无疑会越来越激烈,为适应将来的社会,除了要求熟练掌握科学技术外,还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因此家长们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健全的强者。 

四、弥补缺憾心态与多元化的培养
    有些家长在工作中体会到,由于自己没有某种特长,工作困难,不能得心应手,认为这是自己的缺憾,叹惜错过了学习机会,于是就想在孩子身上弥补这种缺憾,于是家长让儿童学外语,学琴、棋、书、画等等,进 行多元化培养。
    关于多元化培养的危害,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车宏生教授曾说过:“大众一般从实用的角度看教育,这不能说有什么错,但可以肯定,这种教育观念不免失之于肤浅和片面。过度的、不与孩子的兴趣相吻合的训练,易于使孩子的心灵过早产生疲惫感,并厌弃学习。孩子会因此变得刻板,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生活的活力。把孩子放在一个广阔的空间,让他有机会参与各种活动,经历内容丰富的生活,才能使儿童发展全面的智慧。”这是完全正确的。

五、万全保护心态与包办教养
    独生子女是家中“小皇帝”,自然成为全家关注的焦点,爱的中心。祖父母、父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唯一的孩子身上,恐怕孩子有一点闪失和不测,家长在抚养子女时处于焦虑不安中,因此产生尽一切力量保护 孩子的心态,称之为万全保护心态。
这种心态导致对孩子过分关心和包办教养的极端。孩子往地上扔东西,家长跟在后面捡,怕孩子吃不饱,家长追着喂。在各方面家长全方位包办,不让孩子有一点风险和受挫的机会,把挫折降到零点。
    其实,家长这样作必然会对儿童将来的成长产生负作用。家长应该随时随地教会孩子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和自我服务的劳动,让孩子自己去克服一些困难,自己动手动脑去完成任务,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学会本领,磨练意志,培养孩子的一份自信和成就感。包办教养与教养独立创造、竞争向上的目标是坐标轴上零点左、右 的两个相反方向,只能将孩子引向错误的目标。
落实到学棋过程中,家长也基本有三种心态。A、积极配合型 B、任其发展型 C、横加干涉型
  所谓积极配合型,家长通常具有较高教育认知水平或者对棋手成长成才的一般规律有所了解,在技术上不满足于外在的输赢,而是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在心理上注意调整和诱导子女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这样的家长虽然有时对子女的进步速度也产生不满和焦躁的情绪,但不表现为外在的训斥和埋怨,而是帮助子女寻找原因。此外能够认识到由于棋艺天赋的不同和对棋的规律的认识过程的差别,也不宜过份地强调与同龄棋手间的攀比。
积极配合型的家长是教练和子女的有益的助手。除在教练和子女之间提供良性信息之外,还可以在家庭练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对年龄小的棋童尤为重要。
  任其发展型的家长对棋多为一窍不通,或者工作忙或是学棋好坏无所谓,基本上不参与子女的学习成长过程。他(她)们的任务只是接送孩子和交费。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完全靠自身的努力和兴趣在学棋。某种程度上更符合成才规律,至少没有来自负面的不合时宜的压力和打击。
  横加干涉型的家长无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表现为急躁并且经常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这种"干涉"有时是对的,甚至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更多的时候不一定正确并可能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对于那些天性较为敏感的孩子影响会更大一些,过份的指责和训斥无疑会折损孩子对棋的信心和兴趣,也不利于帮助孩子找出失利的真正的原因。家长正确的定位应当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协助者而决不是统治者。家 长应尽量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孩子。比如在孩子输棋以后,只要他(她)态度上基本是认真的,就不要再去埋怨和责备,有的家长孩子输棋以后说,你要再这样,以后就不学了。类似的话说多了不会有好的作用。家长应尽量地体会孩子的心理,只有摸准了孩子的心理才能知道应该去做什么说什么。
(文/孙旗男,毕业于山西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国家大师)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